大國工匠
張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之五、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建設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體系(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明確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yè)風氣。
何為“工匠精神”,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能把最普通、最平凡的職業(yè)做到極致,愛崗敬業(yè)守信,用心專注執(zhí)著,超越各種利益,甘守清貧寂寞,孜孜不倦進取,精益求精創(chuàng)新,用畢生精力專注用心地做好一件事情。
深刻認識大國工匠精神,我們不妨從德國、日本兩國入手。這兩個國家土地不大,人口不多,其制造業(yè)卻在世界獨領風騷,成為穩(wěn)步發(fā)展的經(jīng)濟大國。這兩個國家的人民對工匠精神的敬仰、崇尚已經(jīng)融入血液中,成為一種民族文化自覺和生活工作習慣,一技一品,精益求精,造就了國家的競爭力。
20世紀初,德國的泰來洋行承建了甘肅蘭州的一座橋梁,1909年竣工,按照當時的合同規(guī)定,該橋自完工之日起保證堅固80年。這座橋梁屹立至今,在1949年解放蘭州的戰(zhàn)役中,經(jīng)歷了槍林彈雨,橋面木板被燒,斑駁的橋梁上留下了深深的彈痕,但橋身安穩(wěn)如初。到了1989年,在距橋梁建成80年之際,德國專家專程對該橋進行了檢查,并提出加固建議,嚴謹?shù)牡聡送瑫r不忘申明合同到期。如今,這座橋梁仍然在照常使用。
在日本,有這樣一位老人,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米飯,這一做就是50年。如今86歲高齡還在堅持著。他把一碗小小的米飯做到極致,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人過來排著長長的隊伍就為了可以吃上他做的米飯,甚至還有人從千里之外趕過來品嘗。他叫村嶋孟,煮飯50年,把普普通通的米飯做到了一家飯店的招牌,被日本國民稱為“煮飯仙人”。
拋卻兩國的侵略歷史去看待兩國,日本一直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也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沉淀;銳意臻美、嚴謹理性的德國,信奉標準主義、完美主義、精準主義、專注主義和實用主義。這些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德國制造”, 成為百年傳承的靈魂根基。
社會發(fā)展歷史告訴我們:要想真正成為大國、強國,必須著力培養(yǎng)大國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植根全體國民的思想里,落實在行動上。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不僅勤勞,而且智慧,從來不缺工匠精神,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造紙術四大發(fā)明就是例證,中國工匠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早已惠及整個人類。
2015年,中央電視臺五一期間放映了大型人物紀錄片《大國工匠》,片中介紹了8位平凡又偉大的人: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青島四方機車高級技師寧允展、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周東紅、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兩絲”鉗工顧秋亮。為何稱他們?yōu)?ldquo;大國工匠”?他們的“絕技”體現(xiàn)在哪呢?比如說顧秋亮,深海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組裝起來最大的難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 而在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組裝中,能實現(xiàn)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鉗工顧秋亮,也因為有著這樣的絕活兒,顧秋亮被人稱為“顧兩絲”。
“大國工匠”的故事,主要弘揚的是愛崗敬業(yè)精神,他們把職業(yè)當事業(yè),把事業(yè)當信仰,和對國家民族的忠誠,用實際行動培育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新時代職業(yè)信仰精神。
我們今天倡導的“大國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升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時代,呼喚并迫切需要大國工匠精神。
今天我們認識大國工匠精神,不能僅僅狹隘地認為是一種技能的提升,或者是一個產品質量的保障,或者僅有制造業(yè)才需要大國工匠精神。一個世界性大國、強國,必須具有全民族、全方位的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一絲不茍的作風,工匠精神必須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只有在工匠精神的支撐下,才能生產出質量過硬的產品;企業(yè)管理才能造就具有持久競爭力、市場占有力的百年老店;文化建設才能創(chuàng)造出滋養(yǎng)民族精神、滿足人民需要的文藝精品;教育才能培育出優(yōu)秀的尖端人才和具有深厚造詣的大師。
今天我們重視大國工匠精神,是因為我們迫切需要大國工匠精神的精神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工作報告中的明確提出,深刻反映了國家政府對工匠精神的重視,深刻反映了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必須要有大國工匠精神的鼎力支持。
今天我們樹立大國工匠精神,是時代的呼喚。沒有過硬的技能,不僅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做出應有的貢獻,甚至無法利用、享用社會現(xiàn)代文明成果,成為歷史的棄兒!必須加強教育引導,轉變人們長期以來存在的官本位思想觀念,真正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理念,把大國工匠精神作為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把做行家里手作為人生職業(yè)設計的重要方向。樹立大國工匠精神,從教育入手,從小培養(yǎng),改變傳統(tǒng)觀念,注重知識傳授,注重技能提高。
當前,培養(yǎng)、樹立大國工匠精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改變傳統(tǒng)落后思想觀念,樹立工匠精神的堅定信念;要制定方針政策,多方舉措,讓倡導的工匠精神落實到具體方面;要從始至終保持長久的戰(zhàn)略思想,克服一切存在的困難;要在全社會營造倡導工匠精神、尊重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變?yōu)橐环N行為習慣的良好氛圍,讓工匠精神植根于人民大眾,有根基,有依托,有發(fā)展。
大國工匠,造就行業(yè)尖端、事業(yè)巔峰;大國工匠精神,養(yǎng)育中華民族新的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文明性、前瞻性、實干性、廣博性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就國家創(chuàng)新力、競爭力、影響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嶄新的歷史階段的重要支撐力量。
為全面建成我們的“美麗中國”,涌現(xiàn)出更多的“工匠”、“巨匠”,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努力!